《鱼类增养殖学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增养殖学绪论(50页珍藏版)》请在技术文库上搜索。
1、鱼类增养殖学 申玉春 广东海洋大学 E-mail:shenyuchun Tel:13560519059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内容1 绪论6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8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4 第三章 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4 第四章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12 第六章 成鱼养殖18 第五章 鱼类的苗种培育6 第七章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8 第八章 活鱼运输2 第九章 鱼类越冬2 教学实习:养殖场参观学习8 绪 论 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池塘、湖泊、水库,海湾、浅 滩涂星罗棋步。 海岸线3.2万km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1333万 hm2 . 内陆水域1760万hm2,其中: 河。
2、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鱼类资源丰富,淡水鱼800种,海水鱼2200种。 淡水经济动物养殖的内涵 淡水经济动物养殖业包括淡水鱼类,龟、鳖等爬行动 物,牛蛙、娃娃鱼等两栖动物,淡水虾、河蟹等节肢 动物,以及河蚌(育珠)等软体动物。 本课程指:海、淡水鱼类,龟、鳖等爬行动物,牛蛙 、娃娃鱼等两栖动物的养殖。 经济动物养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水域,采取清除敌害 、改良环境、人工放养、施肥、投饵等措施,以提高 鱼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生产活动。 鱼类增养殖代表性著作 1965,钟麟,家鱼的生物学和人。
3、工繁殖 1973,长江所,家鱼人工繁殖技术 1980,苏锦祥,鱼类学与海水鱼养殖学 1981,雷慧僧,池塘养鱼学 1992,张扬宗,中国池塘养鱼学 1992,刘健康,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 1992,刘 筠,中国鱼类繁殖生理学 1996 ,史为良,内陆水域鱼类增殖学与养殖学 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养殖是将鱼放人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繁 殖、生长,长大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 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 与海域等)原有渔业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种人 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贮存量,形成渔产量的过程。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 性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
4、环境关系的科学。该学科以研 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 础,以提供合适的养殖水域和工程设施为前提,在人 工控制的条件下,研究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 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 二、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简史 公元前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 , 十一月”。 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养鱼经,鲤鱼养殖和繁殖,指出“ 治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公元前206-后220年(汉),养鲤。史中有“水居千 石陂” 。 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 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祖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 上出售。 公元220年-618年(魏、晋、南。
5、北朝、隋),曹操四食制 “郫子,黄赤尾,出稻田,可以 ”。 郭璞江 ,“舳相属,万里 ,溯洄沿流,或 或商”。 公元618-907年(唐),养殖青草鲢鳙,并逐步发展出混养技 术。 陶朱公养鱼经 闻公在湖为渔父 ,有之乎?”曰:“有之。”曰:“公任足千万家 ,累亿金,何术?”朱公曰:“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 畜,所谓鱼池也。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求怀子鲤鱼长 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鱼长三尺者四头,以二月上庚日内池中令 水无声,鱼必生。至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月内三 神守。神守者,鳖也。所以内鳖者,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为 之长,而将鱼飞去,内鳖则鱼不复去。在池中周绕九洲无穷, 自谓江。
6、湖也。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一万五千枚,三尺 者四万五千枚,二尺者万枚。枚值五十,得钱一百二十五万。 至明年得长一尺者十万枚,长二尺者五万枚,长三尺者五万枚 ,长四尺者四万枚。留长二尺者二千枚作种,所余皆取钱,五 百二十五万钱。候至明年,不可胜秆也。”王乃于后苑治地,一 年得钱三十余万。池中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水 六尺,所以养鲤者。鲤不相食,又易长也。 又作鱼池法,三尺大鲤,非近江湖,仓促难求。若养小鱼,积 年不大。欲令生大鱼法,要须截取薮泽陂湖饶大鱼处,近水际 土沙十数载,以布池底。二年之内,即生大鱼。盖由土中先有 大鱼子,得水即生也。 癸辛杂识 960-1297(宋)长江、。
7、珠江捕捞草、青、鲢、鳙鱼苗运输到各 地,进行饲养,已很发达,饲养地区相当广了。 宋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 ,详细记载鱼苗运输过程: 运苗用具。 “除备以竹丝编制、内糊漆纸容器外,又有口圆 底尖为罩篱之状覆之以布,纳器中。” 即“去其水之盈者”。 “又择其稍大而黑鳞者则去之,不去则仿其伤众,故去之”清 除野杂鱼,否则它们会造成养殖鱼苗的死亡。 开始时,“著水不多,但陆路而行,每遇陂塘,必汲新水,日 换数度”。 途中,“终日奔驰,夜不得息,或欲少憩,则专以一人时加动 摇。” 京口寻记载,“鲻鱼头扁而骨软,惟喜食泥,色鲻黑故名 ”。 1368-1644(明) 黄省曾养鱼经云:“松之人于潮泥地凿池,仲春潮。
8、水中捕 盈寸者养之。秋而盈尺。腹背皆腴。为池鱼之最。是食泥。与 百药无忌”。 记述了鱼苗捕捞和饲养方法,记载了投饲四定(定时、定位 、定质、定量)和轮捕轮放等先进养鱼技术。 胡世安异鱼赞闰集归纳了群众谚语“正乌二鲈”,即正月 出鲻鱼苗,2月出鲈鱼苗。鲈鱼是肉食性,养殖者称为“鱼虎”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转载了前人有关的养鱼资料,总结了 江西的养鱼法,包括鱼池建造、鱼种搭配、放养密度、投饲与 施肥、鱼病治疗。草、青、鲢、鳙混养,到明朝已经发展到更 完整。 彭大翼在山堂肆考记载“凡海鱼,多以大噬小,惟鲻鱼不 食其类”。在台湾开始养殖遮目鱼。 清1644-1911及20世纪初 屈大均 (1630-。
9、1696)广东新语记载咸淡水鱼类50多种。 南越笔记(1744年) :“鲈以冬初从江入海,趋咸水就 暖,以后从海入江,趋淡就冻。” 指出鲈鱼有海、淡水洄游 特性。 1846年,里氏,中国与日本海鱼类的报告。 1928年,方炳文,鲢鱼的鳃耙及鳃上器官。 1929年,陈兼善,广东鳗鲡类的研究。 1931年,朱元鼎中国鱼类之索引林书颜广东鱼类目录 。 1932年,方炳文,中国鳜鱼的研究;伍献文,中国比 目鱼类研究;朱元鼎,西湖鱼类志 。 1935年,张春霖,中国鲤科鱼类之研究。 三、我国鱼类养殖的主要成就 一)解放后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经历的 四个历史时期: 1949-1957年,恢复和发展阶段 1。
10、957年,淡水鱼总产量达到118万,比1950年 36.6万增长了3倍,比历史最高水平1936年50万 增长了2倍。 1957年,海水鱼总产量达到21.4万,1949年仅1 万。 1958-1965 一是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试验成功,为我国鱼类增养 殖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总结群众养鱼经验,概括为“水、种、饵、混、 密、轮、防、管”八个技术关键,简称“八字精养法” ,并将其上升到理论,从而建立起我国鱼类养殖完整 技术体系。 三是在渔业发展总方针上,展开了“养捕之争”的全国 性讨论,最终确定了我国渔业采取“养捕并举”的方针 ,改变以往以捕为主的渔业方针和管理体制。 1959年,我国淡水鱼总。
11、产量达到123万。 1966-1976 我国养鱼业的徘徊时期。 1976年,全国淡水鱼总产只有105.6万,比1959年减 产14。 在这10年中,克服困难,积极发展养鱼生产。渔区连 家渔船陆上定居,落实养鱼基地,改捕捞为养鱼,扭 转了淡水渔区酷鱼滥捕、破坏水产资源的现象。 为解决城市人民吃鱼难问题,发展了城郊养鱼业。 1977年以来 鱼类养殖业高速发展的时期。 渔业发展方针调整为“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 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近年来为“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业,保护、增殖和 合理利用近海资源,积极发展外海、远洋渔业,狠抓 流通和加工,强化法制管理”; 增养殖对象由近种发展到多种。 。
12、我国海水鱼类的集约化养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迅猛发展。全国鱼类养殖业的单位面积产量普遍上升 。1980年我国水产品产量449.7万,居世界第三位。 日本1043、苏联956。 二)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变化 三)淡水养殖业:主要养殖种类 鲤形目:鲤、鲫、青、草、鲢、鳙、鳊、鲂 、团头鲂、鲮、鲴、胭脂鱼、泥鳅等 鲇形目:鲇、胡子鲇、大口鲇、革胡子鲇、 斑点叉尾鱼回、长吻鱼危等 鲈形目:鳜、鲈(条纹鲈、大口黑鲈)、罗 非鱼、蓝鳃太阳鱼等 鲑形目:虹鳟、公鱼、银鱼 鲟形目:中华鲟、匙吻鲟、史氏鲟 淡水白鲳、黄鳝、鳗鲡、鲥鱼、乌鳢 鱼类养殖基础理论与技术的进步 鱼类生殖生理与人工繁殖技术 鱼苗、鱼种生。
13、物学培育技术 养殖池塘生态学与成鱼养殖技术 以网箱、网围、网栏为内容的“三网”养鱼技术 水库、湖泊施化肥养鱼技术 生物增氧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稻田养鱼技术 桑基、蔗基、菜基和杂基鱼塘及鱼、畜、禽综合养殖 技术 四)海水养殖业:4次浪潮 以海藻为代表,50年代海带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 的突破,60年代紫菜人工育苗技术的成功 以扇贝为代表,70年代贻贝采苗和养殖技术大面 积推广 以对虾为代表,80年代虾蟹工厂化育苗技术 以鱼类为代表,人工繁殖技术突破、养殖生产方 式改变(集约化、工厂化、深海网箱) 海带 1927年大连首次发现自然生长海带苗 1951年首次从烟台移植到青岛养殖成功 1953-1955年。
14、解决贫瘠海区海带养殖技术 1956-1957年海带南移成功,从辽宁、山东到浙江 、福建 1957-1958年海带自然光育苗法成功 1959-1962年选育59-1耐高温高产新品种 1970-175年选育860高碘高产新品种 2000年,养殖面积2.4万公顷同,产量83万吨 贝类 占海水养殖产量的80% 主要种类:牡蛎、扇贝、贻贝、蛤、蛏、蚶 50年代实现缢蛏半人工采苗 70年代突破贻贝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 扇贝,1974栉孔扇贝、1976华贵栉孔扇贝、1981 虾夷扇贝、1983海湾扇贝(年产百万吨) 80年代鲍鱼人工育苗、苗种培育、养成技术 海水珍珠,62年马氏珍珠贝植核成功,65年育苗 成功。
15、,66育珠成功,2001年产珍珠30吨 对虾 海水鱼类:主要养殖种类 黄勃海海区:鲆、鲽类,包括美国大菱鲆、舌鳎等。 东海海区:大黄鱼、黄姑鱼、美国红鱼、真鲷和黑鲷 等。 南海海区:斜带石斑、赤点石斑、花鲈、尖吻鲈、青 鲈,断班石鲈、真鲷、平鲷、黑鲷、黄鳍鲷、紫红笛 鲷、红鳍笛鲷、五带笛鲷、斜带髭鲷、花尾胡椒鲷、 星斑裸颊鲷、金钱鱼、青弹涂鱼、大弹涂鱼、篮子鱼 、军曹鱼、海马、卵形鲳、鲹、红鳍东方鲀、暗纹东 方鲀等。 据统计,2002年全国海水鱼类养殖产量为56.04万吨。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成熟的鱼类 20科43种23 51(不包括丽鲷科的罗非鱼和香鱼科的香鱼) 。 石首鱼科的大黄鱼、美国。
16、红鱼、鮸状黄姑鱼、鮸鱼、褐毛鲿 ,浅色黄姑鱼和黄姑鱼;鲷科的真鲷、黑鲷、黄鳍鲷和平鲷 ;鲻科的鮻鱼和鲻鱼;鮨科的花鲈、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 、鲑点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石鲈科的花尾胡椒鲷、斜带髭 鲷、断斑石鲈和三线矶鲈;牙鲆科的牙鲆;尖吻鲈科的尖吻 鲈;鲀科的红鰭东方鲀和假睛东方鲀;笛鲷科的勒氏笛鲷、 红鰭笛鲷和紫红笛鲷;鲉科的许氏平鲉和褐菖鲉;鲹科的高 体魳和卵形鲳鲹;塘鳢科的中华乌塘鳢;鲆科的大菱鲆;弹 涂鱼科的大弹涂鱼;毒鲉科的鬼鲉;六线鱼科的大泷六线鱼 ;鲽科的石鲽;海龙科的三斑海马和大海马;)军曹鱼科的 军曹鱼;鲟科的中华鲟。 五)鱼类增养殖方式的发展变化 鱼塭养殖(北方称作港湾养殖)。
17、 池塘养殖 水库、湖泊、浅海浮筏式网箱养殖 淡水鱼类工厂化养殖 稻田养殖 近海抗风浪网箱养殖 海水鱼类工程化养殖 鱼塭 池塘 浮式网箱 近海网箱 现代工程化养殖 定义:采用一定的工程设施和水处理设施设备并密切结合养殖 管理技术,对养殖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水流、水质、光 照)和饲料等进行人工调控,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 条件,实现高产、高效。 主要措施:流水、水质净化、增氧、控温、杀菌、全价配合饲 料、鱼病防治等。 特点:占地面积少、劳动生产率高、养殖周期短、单位面积产 量高、养殖用水量大大减少、产品优质健康,是我国水产养殖 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一个完整工程化养殖系统包括养殖设施工程系。
18、统和养殖技术两 大体系。其中设施工程系统又分为养殖系统和水处理系统。 流水养鱼、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和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从广义上讲,集约化养鱼、工厂化养鱼、设施渔业、高密度养 鱼都是工程化养殖。 六)鱼类育种、引种、移植驯化成就 1、鱼类育种 新品种选育 选育出鲤鱼中:兴国红鲤、荷包红鲤、 建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鲫鱼中:彭泽鲫、湘云鲫 、异育银鲫 杂交育种 进行了3个目、5个科、18个属、25种鱼间 的远缘杂交,如鲢鱼和鳙鱼、草鱼和团头鲂、鲤鱼和 鲫鱼的杂交。鲤种内杂交,获得丰鲑鲤、荷元鲤、颖 鲤、岳鲤、三杂交鲤等 基因转移育种 构建大麻哈鱼、黄盖鲽、黑龙江鲤的 基因文库,克隆了大麻哈鱼生长。
19、激素基因 2、优良品种引进、 移植驯化 90年代末共引进水产增养殖对象65种,其中淡水 养殖种47种,海水养殖种11种,饵料生物6种。约 有20%的种类形成一定的商品养殖规模。 如罗非鱼、虹鳟、白鲫、革胡子鲶、罗氏沼虾、 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鱼、加洲鲈、海湾扇贝、太 平洋牡蛎、南美白对虾、大菱鲆等。 移植驯化:团头鲂、银鲫、太湖新银鱼、短吻银 鱼、大银鱼、池沼公鱼 四、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1、世界渔业形势分析 1、大多数传统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渔获物的营养级逐 年下降。 (1)海洋渔业资源 (2)内陆渔业资源 2、水产养殖继续发展,产量比重不断增加,并成为人 类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3、水。
20、产品加工和利用得到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动物蛋 白的贡献越来越大. 4、水产品贸易量继续增长,产品质量得到空前的重视 。 世界渔业发展的特点 1、海洋渔业进入全面科学管理时代 2、渔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得到加强 3、渔业水域资源的开发得到发展。 4、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引起了高度重 视 5、高效集约式养殖技术得到发展 6、现代渔业成为世界渔业的发展方向和主 流 世界水产品产量及其需求的预测 1、世界产量、总消费、食品需求和人均食品消费在 今后30年里将进一步增加,但增长率将是缓慢的; 2、预测世界捕捞产量将停滞,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将 进一步增加,但比以前的增速要慢; 3、在发达国家,消费方式将反。
21、映在对高成本、高价 值种类的需求和进口; 4、在发展中国家,贸易流量将反映在高成本、高价 值种类的出口和低成本、低价值种类的进口。 2、中国渔业形势分析 中国渔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水产 品产量和规模居世界第一。 2003年总产量达4706万吨,约占全球渔业产品总量 的1/3强,其中养殖产量达3027万吨,占中国渔业 总产量的64.3,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以 上。渔业总产值达5778亿元。 从事渔业生产的劳动力为1316万人。水产品出口达 到213万吨,居世界首位。 中国渔业发展制约因素 (1)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加大,体现在捕捞 渔船过多,近海渔业资。
22、源严重破坏,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条件 的恶化。 (2)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从以前以资源制约为主进一步发展 为资源与市场的双重制约。 (3)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的发展过多依赖于对生产要素、资 源的大量消耗,生产效率较低,现代化程度低,渔业科技成 果转化率低。 (4)产业的支撑体系基础薄弱,苗种繁育、病害防治、资源 养护及管理等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渔业资源和环境的监测 调查、渔业科技的基础研究缺乏。 (5)群体大而素质低的渔业人口和劳力。 2002年世界主要养殖种类产量 水产养殖产量前十名生产国:重量和增长率 3、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出大量新的鱼类品种,供增养 殖需要。 通过水环境保护、。
23、水产种质资源增殖,保持水生 生物的多样性。这将成为增养殖业的目标之一,这就 为21世纪中国鱼类增养殖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 通过鱼类营养和饲料的研究,大大加速了鱼类的 生长,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采用免疫、微生态制剂 ,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力,建立健康养殖新 工艺,培育出大批符合人们健康需求的绿色食品。 3、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增养殖工程设施现代化 温室工程建立人工控制小气候的智能化育苗温室 ,实现鱼类育苗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 环境工程建立节水型、生态型养殖设施。养殖用 水和废水必须先经处理才能应用和排放,以保护水环 境。 水族馆工。
24、程在城市内建立浓缩型现代化的鱼类养 殖设施,供观赏、美食、研究之用。 “蓝色”工程是发展海洋增养殖业的基础,包括 鱼礁工程、拦鱼设施工程等。 3、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增养殖控制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增养殖的重点 将由小水体转为大水面,由淡水逐步转为海水,大 型江河、水库、湖泊、海湾的鱼类资源增殖保护和 养殖。“海洋牧场”等将成为现实。鱼类的繁殖、 苗种生产等将不受天气限制,在人工控制的生态环 境中进行工业化养殖。 鱼类增养殖的功能由单纯的物质享受扩大到精 神享受,集旅游、观赏、游钓、娱乐、美食、休养 、度假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将成为蓬勃发展的新兴产 业。 本章结束,下一章内容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谢 谢 2006年7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