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按题材鉴赏要略
从题材看诗歌的思想内容 题材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指在素材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用以构成 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完整的具体的生 活材料,即写进作品里的社会生活。 古诗常考题材种类 咏物诗 题画诗 闺情诗(闺怨、宫怨) 写景诗(山水、田园) 边塞征战诗 赠 诗(送别、酬赠) 羁旅诗(含思乡) 咏史怀古诗 论诗诗 一、咏物诗 1、概念含义诗人对某一事物进行描绘,并 表达思想感情。 2、鉴赏要点物的“形”+“神”+“环境”(自 然的或人文的)+作者思想感情。(形和环 境可淡化处理) 海 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环境美丽春夜,夜深。 形象美丽光泽、醉人香气的海棠花 情感对花喜爱之情,似乎也流露着美好事 物易逝的惋惜之情。 冬 柳 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注释野人指诗人自己。古时朝野相对, 因诗人不在朝中做官,在乡间隐居,所以自 称“野人”。 环境严冬,寒风。 形象零落衰枯。 情感抒发对寒风摧残的冬柳的惋惜、担忧 之情。或抒发严冬时萧条冷寂的心情。一说 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 云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注释 千形万象千变万化的形象。 竟终究。 表面写对悠闲从容变幻莫测的旱云的厌恶,实 际也可理解为讽刺诗---诗人用云暗喻那些只当 官,不替百姓干事的人,借此对他们进行了尖 锐的讽刺。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陶家像陶渊明的家。 环境秋日黄昏篱边。 形象多,盛开。 情感此诗写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及其原因, 赞美它凋零最晚,不畏严霜的品格。(ab)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释 青帝传说中掌管春天的神。报告 诉。 环境秋风凌厉,寒冷,冷寂。 形象盛开,冷,香,孤独。 情感此诗借菊花抒发了要彻底改变广大百 姓不幸命运、建立公平的新政权的宏伟抱负 。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诗托梅花表达坚持理想、不畏打击、即使 成尘也不改变高洁品质的坚定信念,以及孤 芳自赏的心情。 咏石灰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注释 等闲平常。 此诗借写石灰表达不畏打击、即使粉骨碎身 也不改变高洁品质的坚定信念。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 芳心犹卷怯春寒 。 一缄书札藏何事 , 会被东风暗拆看 。 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 见人开仓亦不走 。 健儿无粮百姓饥 , 谁遣朝朝入君口 练 咏蟹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 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 海龙王处也横行。 练 二、题画诗 内容借诗歌的形式, a、用语言描绘别人画作的内容、意境,表明对画作立 意、表现手法的理解,(此种多如写景诗)。或表达对 画中生活的向往。或表达对画作的赞美,或对画家的赞 美,等等。 注意对赞美画作的诗,如果提问涉及画面,做题时应从 绘画艺术的特点思考从形似赞其神似,从静态赞其动 态,从有限画幅赞其无限深远,从画面赞其有声可闻、 有味可嗅,等等。(可想象画面是真实存在的,如同写 赞美音乐的诗,常会强调画面的可感性一样) b、画家本人表明创作的原因、意图,描绘画作的内容 以传达作品的意境,或表明自己的精神、人格、价值观 (如咏物诗的C类),也有表明哲理意味的。 题 画 (清)冯云骕 轻云漠漠暮烟飞,树色冥濛暗翠微。 遥见汀洲最深处,一江风雨钓船归。 此诗表现画作的意境深远,赋予静态画面以 动态之美,赞美画中人不畏风雨的精神,也 似有赞美画家之意。 画 鸭 元揭徯斯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注释 解懂得。 自呼名呼唤自己的名字。 此诗表现画作的意境,从静止无声的画面中捕 捉动态和听觉感受,鸭鸣声声,春意盎然。 题郑所南画兰 (元)倪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注释 郑所南宋遗民,著名画家,他的诗画多表 现对故国怀念之情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气已消万物生气已经消失。这里比喻遗民 的复国之志已经消失。 此诗歌颂画家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坚贞的 民族气节。 ※※※ 墨 梅 (元著名画家)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诗写梅的高洁精神,也是诗人自我人格和 价值观的体现。 题画竹诗 (清著名画家)郑燮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注释浑全部。 此诗歌颂竹不畏打击、与恶劣环境抗争不已 的精神,也是画家自我精神的写照。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 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 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 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 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 练 竹石图 郑板桥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笔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题画诗 清·李方膺, 铁干铜皮碧玉枝, 庭前老树是吾师。 画家门户终须立, 不学元章和补之。 李方膺,清著名画家。善画梅, 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笔法苍劲 老厚,老干新枝,虬龙盘曲,铁 骨铜皮,苍劲稳健,自成一格。 元章元代王冕 补之宋代杨无咎,书画家,善 墨梅。 练 三、闺情诗闺情、闺怨、宫怨 内容特点基本上是写妇女问题,诸如她们 的生活环境、生活内容、与丈夫的关系,她 们的外貌举止、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孤独 、寂寞、思念、期盼、哀怨、悔恨、痛苦、 惆怅、无聊、伤感年华将逝,等等)。 思想意义表达诗人对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 ,揭露男女地位不平等、抨击不合理的婚姻 制度,以及社会上种种不合理的因素(如战 争)给妇女带来的不幸。 注意点有的诗是有寄托的,诗人用比喻象 征手法借妇女说自己。在没有可靠证据时, 以无寄托鉴赏更稳妥。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此诗也写闺中女子的心理变化喜悦寂寞 解闷惜花。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深锁庭院、 无人赏识的孤独女子的同情。 谒 金 门 (五代·南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花径里。 手挼(ruó,搓)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 不至。举头闻鹊喜。 此诗写一贵族女子内心的不平静,寂寞、无 聊、思念、失望,又抱有希望的复杂心情。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写少妇在春光明媚之时心理变化,后悔 与丈夫分别而辜负了青春年华和幸福生活的 矛盾心情。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此诗写在孤独中盼望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 而极度伤心的思妇形象。表达了诗人的同 情。 近试上张水部(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 张水部名诗人张籍。 此诗借闺情写诗人征求张籍对自己作品的意 见,表达诗人作为应试者,在面临与自己政 治前途有关的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 附张籍酬朱庆馀闺情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抵万金。 注释 镜镜湖。沉吟沉思吟味。 齐纨齐地出产的白细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 品。足值得。 四、写景诗山水与田园之异同 1、山水诗描写自然景物。在无明显感情走 向的情况下,多抒发热爱、赞美祖国山河和 热爱、向往大自然之情。如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2、田园诗主要描写村野景物,多涉及农民 、渔夫、隐士等人物的生活场景,也有写民 俗、风俗的描写,如“社日”等。感情较为多 样,如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陶渊明),或向 往(王维),或怡然自得、自由自在的情怀; 也有对农民的赞美或同情。 注意 1、思想感情的概括要具体,景物的特点不同 ,如壮丽、宁静、优美,则感情会有细 微的不同。 2、有的诗表现季节或景物的微妙变化,同时 传达诗人的微妙心情。 3、有些写景诗有理趣,可能会成为探索开放 题材料。如登鹳雀楼、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 溪草堂闲居时写的。 此诗写作者面对初春绚丽 的景色时的欢快心情,并 因时局好转而触动乡情。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释此诗写于流寓巴蜀时 期。 联拳屈曲着身子。 拨剌象声词。 此诗表达诗人对和平宁静生 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中小 生命的热爱。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诗表达诗人对丰富、多彩、广阔、深邃、 迷离的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阑干形容词。横斜。 诗人写在春寒料峭、夜半寥廓的静寂中听到 虫鸣,表达春天将回大地的新鲜之感和温馨 欢愉之感。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相传东晋陶 渊明的桃花源记以这里为背景。 此诗表达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和理想境界渺 茫难求的怅惘之情。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此诗表达诗人对优美宁 静的江村景物的喜爱以 及对悠闲自由隐居生活 的热爱(或向往)。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此诗写对宁静优美而 富有劳动生活气息的 山村的热爱,对农民 的和谐融洽勤劳的赞 美之情。 伤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 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 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 偏照逃亡屋。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五、羁旅诗 概念写旅途或途中临时停驻情况,往往把个 人遭遇和描写景物结合起来。 行旅原因生活所迫、官职调任、贬逐流放, 身处乱世等等。 多抒发对奔波劳苦的不满,向往安定宁静的生 活,诸如孤独寂寞,思乡思亲,慨叹岁月、身 衰体病,以及自我安慰,仍存希望、自我勉励 等等。 注意要善于抓住诗中的季节(秋冬之际)、 时间(暮夜晨昏)、气候(风霜雨雪)、环境 (荒郊僻野、荒村野店)、节令(中秋、重阳 、冬至)。*美景也可衬哀情。 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冬至是和年节同样重 要的节日,官员放假,民间团聚,欢庆佳节。 邯郸驿设在邯郸的驿站。 想得这里是料想到的意思。 此诗写羁旅思家之情,孤独寂寞之感。 旅 怀(旅舍遇雨) 杜荀鹤 月华星彩坐来收, 岳色江声暗结愁。 半夜灯前十年事, 一时和雨至心头。 注释作者是晚唐人,46岁才中进士。 坐来顿时。 此诗写身处乱世的羁旅孤寂之愁所引发出的 人生失意的感慨。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的一段,在今 浙江省境内。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月近人水中映照的月影在向人靠近。 此诗写野宿于空旷寂寥的天地中的羁旅落寞 孤寂之愁。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此诗通过与溪水的惜别之情,表达行旅途 中的孤独寂寞。 六、论诗诗 内容用诗歌的形式,评价作家、作品的 优劣、特色,阐明创作的规律、心得,揭 示诗歌史的发展规律,表达欣赏的见解等 等。 特点讲究见解中肯、新颖、公允,多用 形象性语言表达见解。表达含蓄形象、词 简义深。 论诗 金元好问 论李商隐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注释 西昆指李商隐。 郑笺东汉郑玄,著名经学家,注释家。 此诗在肯定李诗寓意深微、委婉典丽的前提 下,惋惜其诗词意难懂、不易确解。 论秦观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注释 渠,它。 此诗批评秦诗反映现实面狭窄、风格柔弱、格调 不高。(不少人认为此见解有偏激之处) ※※※ 论杜甫兼论创作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注释 画图指杜甫亲临长安一带,因而写景真切。 此诗主张,写作应面向现实,才能写出真切感 人的作品;反对凭空想象、暗中虚构。 论 诗 (清)赵翼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注释 只眼独有的眼光。 信口雌黄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 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 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此诗批评人云亦云、一味盲从的欣赏方式; 主张有独立见解、有创新。 论 诗 (清)赵翼 李杜诗歌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此诗主张,诗歌要发展,应紧跟时代,推 陈出新,每个时代都会出好作品。 七、边塞诗边塞及与征战之异同 边塞诗多描写边塞辽阔荒寒的风光,或与 军人、西部北部民族有关的生活场景。但不 一定写战争。 征战诗多写与战争有关的场面、动作、战 士风貌以及对战争的看法。但不一定是在边 塞,也可以发生在内地。 注意 1、思想感情要依据战争性质和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或支持、投入,表达爱国情怀; 或批评、揭露,同情人民苦难。 即将亡国或处于半壁江山时代,多慷慨悲歌或力主抗战 而不得的悲愤。 2、不论战争性质,长期戍边、环境艰苦,总会引起作 品中人物思乡、愁怨之情,引发诗人同情。 3、作品风格 或雄健有力、情绪激昂; 或清新哀怨; 或悲愤压抑。 4、可和景物描写结合,或与“羁旅”“贬谪”“赠别”“闺情 ”等题材结合。 从军行 (初唐四杰)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西京长安。牙璋兵符。龙城匈奴要塞。 此诗通过描写读书人从军的全过程,表达了坚 强无畏、保家卫国的爱国激情和投笔从戎的壮 志豪情。 从军行 (中唐)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此诗歌颂边疆将士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 精神与高昂士气。 塞上听吹笛 (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此诗塞外春天将士牧马 归来,在一片和平宁静 中的思乡之情(基调并 不消沉)。 从军北征 (中唐)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此诗表达在荒寒艰苦的 行军途中广大将士的强 烈思乡之情。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诗既表达对战士血洒 战场英勇献身精神的赞 美,又 表达对其牺牲 的惋惜,对边塞战争给 人民带来痛苦的愤慨与 同情。 军 行 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释骝马枣红马,此句战 士的飒爽英俊、意气昂扬的风 貌。寒;凄冷,反映了刚才战 斗的激烈。鼓声;催战的鼓声 。 此诗表现了战士获胜后的自豪 感和喜悦心情。 表达作者对充满豪情的将士的 赞美。 反映了国力强盛、声威远震的 盛唐气象。 赠李仆射愬 王建 和雪空营一夜行, 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色连营赤, 知是先锋已上城。 此诗赞颂李愬夜袭叛军迅速成功的指挥才能 ,洋溢着国家将获统一的喜悦之情。 八、赠别与酬赠之异同 共同点都表现诗人与被赠者(亲友、同僚 、师生、恋人等)的关系。大多数表现诗人 对对方的感情。 赠别(送别)诗 分别时写,多写别时时间、地点、环境、场 面。诗中多有表示送别的事物(长亭短亭、 杨柳、灞桥、南浦之类)。别前多依依惜别 ,别后多孤独、寂寞、思念、惆怅。 双方身份、境况不同,还有劝勉、安慰、同 情、鼓励、感谢、嘱托等感情。 酬赠诗 不写分别场面,所以不强调依依不舍。 赠者和被赠者在一地或不在一地。 或酬答,或题赠,或唱和。 依照双方身份、境况,多有赞美、仰慕、向往 、感谢、劝勉、安慰、同情、关切、鼓励、嘱 托等等感情。以表达友情、恋情的为多。 注意大多数诗的思想感情可从字面上揣摩 出来,但 a、许多诗以一种为主,还要品味是否还有其 他情绪,感情较复杂。 b、有的诗抒情极含蓄,但只要是这类诗,绝 大多数含有对对方的情意,要细品其味。 c、也有纯写景的,如韩愈早春呈张水部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劳歌代指送 别歌曲。西楼即谢 亭,宣城著名送别场 所。 此诗前半以乐景反衬 依依惜别之情,后半 以迷蒙暗淡之景抒别 后惆怅孤寂之情。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头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扬子江长江下游。淮上泛 指淮南地区。古代有官修的驿道, 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 送行的人们就在这些亭子里话别, 所以叫做“离亭”。潇湘指今湖南 境内。秦指今陕西境内。 此诗借杨花抒发自己和友人羁旅飘 零南北的伤感和各奔前程的依依惜 别的离愁。 送 陈 标 朱庆馀 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 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注释白铜鞮襄阳繁华之地。 此诗以嘱咐仆人的话语侧面表达对友人的关 怀。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在今江苏。作者为长安人,遭 到打击被贬于吴地。孤孤寂的感觉。 此诗表达朋友即将离去的惆怅孤独之情,通 过嘱托又表明自身高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与不屈服于恶势力的精神。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宋岳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地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 注释紫岩张先生即抗金名将张浚。张浚奉命督师抗金 ,岳飞也率部队参加了战斗。风霆疾风暴雷。形容迅 速,雷厉风行。天声指宋军的声威。地陬zōu大 地的每个角落。河洛黄河、洛水,泛指金人占领的土 地。蹀踏。阏氏yān zhī代指金统治者。 此诗抒发了鼓舞征战者为国收复故土、并祝愿出 征凯旋的感情。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此诗表达对远方朋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关心、慰藉和思念。 九、怀古咏史诗 共同点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表明态度 ,发表见解,抒发感情。 或追慕、或惋惜,或肯定赞扬崇拜、或否 定揭露讽刺,或就事论事、或借古讽今。 从标题看,两类诗不易分清。通常 1、“怀古” 怀古则多因迹起情,重抒历史沧桑之慨,以“ 情”胜,如物是人非、朝代更替、历史兴亡、 国运衰微的感慨等。(感叹) 2、“咏史” 多因古人或古事兴感,重寓历史鉴戒之意;见 解是其价值所在,以“理”胜(新颖、深刻、形 象)。(评价)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人事沧桑、盛衰无常。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男儿当能屈能伸,应图 东山再起。 汴河曲 (中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唐人习指隋炀帝 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 自然永恒、人世沧桑、 历史兴亡,吊古伤今。 汴河怀古 (晚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此诗否定了大运河是隋 朝灭亡的原因,为运河 洗刷罪名,高度评价其 作用;指出统治者为私 欲施行暴政才是亡国的 根本原因。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注释虚衰亡。关河函谷关和黄河。祖 龙秦始皇。居指咸阳。刘项刘邦、项 羽。 此诗揭露讽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的徒劳, 暴政才是激起人民反抗的原因。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宣室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贾谊贬官时, 一年年终举行祭祀,汉文帝住在这里“斋戒沐浴”, 诚心祭祀神灵。前席 汉文帝接见贾谊,是席地而 坐。封建君臣的礼节讲究就坐时得有一定距离。后 来汉文帝几次把席位向前移动,尽量靠近贾谊。 此诗揭露讽刺统治者貌似谦诚实则不善使用 人才,同情有才者不能真正施展才能,并借 古讽今,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