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课时
第17、18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后作业 教学内容 第17,18 学时 教学内容 titrimetric analysis 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的 §5-4 滴定曲线 影响-条件稳定常数KMY §5-5 金属指示剂及其他指示 §5-3 外界条件对EDTA与金属 终点的方法 教学要求 一 掌握副反应系数与条件稳定常数 计算方法 二 掌握直接滴定一金属离子M的 的关系,条件稳定常数的含义和 条件 教学要求 四 了解金属指示的封 象及 消 除方法 五 会求滴定M的PHmin和PHmax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K/MY的含及其算;金属指示 KMY的含 (XO、EBT、SSOL)的用途 配位滴定的目测终点与化学计量点的pM的差值 一般为±(0.2~0.5),至少为±0.2,若允许的相对 误差为± 0.1,要满足这些条件,要求 lgcM K MY ≥ 6⑥ 式中 K MY表示所有副反应都存在时的条件稳定常数 仅考虑酸效应时 ⑥式配位滴定中金属离子能否被准确滴定的判定条件 当cM 10-2 mol/Llg KMY’ ≥8代入⑤式 lgαYH ≤ lgKMY - 8⑦ 由⑦式可计算出金属离子被准确滴定所允许的酸 效应的最大值,通过查表5-2,用内插法即可得到金 属离子被准确滴定所允许的最小pH值。 ※ K MY KMY’ ※ 例用EDTA滴定 cM 10-2 mol/L 的 Mg 2 、Zn 2 、Cu 2 、Bi 3 金属离子时,允许 的最小pH值是多少 解 查表5-1 Mg 2 、 Zn 2 、 Cu 2 、 Bi 3 lg KMY16.508.6918.8027.94 ⑦式lgαYH ≤0.698.5019.9410.80 查表5-2pH最小 ≥0.62.94.09.7 可见,金属离子由于其KMY不同,被准确滴定时所 允许的pH最小值也不同, KMY越大, pH最小越小。 将各种金属离子的lgKMY 与其被准确滴定时 所允许的最小pH绘成曲线,称为EDTA的酸效 应曲线或林邦曲线。比用⑦式计算方便 那么,是不是溶液的pH值越大越好呢 金属离子被准确滴定时 其溶液的pH值必须要大于所允许最小的pH值, 从酸效应考虑,是这样的。 pH值增大时, αYH 减小,KMY’增大, 有利于主反应进行。 但溶液的pH值并不是越大越好, 由于水解的发生,使金属离子的平衡浓度减小 ,参与主反应的浓度降低,不利于主反应地进行。 配位滴定的是金属离子,许多金属离子在溶液 的pH值大时会发生水解, 因此,在进行配位滴定时,溶液的pH值还不能 太大,应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以防止金属离子 水解,即滴定时还要控制一个允许的最大pH值。 最大pH值控制原则不能使金属离子水解 最大pH值的计算 由金属离子氢氧化物的溶度 积常数Ksp估算得到。 ⑧ ※ ※ 问题用EDTA分别准确滴定Fe2 、 Fe3时适 宜的pH范围(浓度为0.01mol/L)。 解 查林邦曲线,得最小pH Fe2 、 Fe3最小pH分别为5.0,1.0 用溶度积常数Ksp估算最大pH值 Fe2 pH7.5 Fe3 pH2.2 滴定Fe2 、 Fe3适宜的pH范围5.0~7.5;1.0~2.2 5.3.3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及其副反应系数αM 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存在两类副反应 羟基配位效应、辅助配位效应 1羟基配位效应 由金属离子的水解造成的,用副反应系数αMOH表示 式中β1βn 表示MOHn 各级累积稳定常数 2辅助配位效应 如果溶液中存在另一种配位剂(L),则金属 离子会与这个配位剂作用,这种反应称为辅助 配位效应,用副反应系数αML 表示 式中β1βn 表示MLn 各级累积稳定常数 金属离子的这两种副反应都会使金属离子的游 离浓度下降,使金属离子参与主反应的能力降低, 我们称这两种副反应为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用αM 表示。 式中 [M]金属离子的游离浓度 ⑨ [M ]金属离子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 M YMY 考虑了金属离子副反应的配位反应平衡为 代入上式 ⑩ KM ’ Y为仅考虑金属离子的配 位效应时的条件稳定常数 由⑩式可知, αM越大, KM ’ Y越小,对配位 反应越不利。 把配位反应中涉及到的 副反应综合起来考虑,配位平衡反应为 M Y MY 代入上式 ⑿ ⑾ K M Y 为考虑各种副反应时的 条件稳定常数 ※ ※ 该式表示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配位反应进行的 完全程度,即形成的配合物实际稳定程度。 在实际工作中总是希望K M Y越大越好, K M Y越大,配位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可知 K M Y受两个因素的影响αYH 、αM 由 如果溶液中不存在辅助配位剂(L) 由⑨式 则 K M Y只受αYH 和αMOH的影响,而这两个因素都 与溶液的pH值有关,增加溶液的pH值, αYH 减小 ,但 αMOH却增加。 因此,要将溶液的pH值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 (最小pH ~最大pH )。 在滴定时,根据指示剂适宜的pH范围,为防止 金属离子的水解,有时需要加入少量的辅助配位剂 L ,这样金属离子可以在更高的pH值溶液中滴定, 溶液的pH值增加, αYH 减小,但 αML 、αMOH 却增加, 即αM增加,会对K M Y产生影响。 辅助配位剂加入量一定要适当 , 以不降低K M Y为准 。 注金属离子能否被准确滴定,与多种因素有关 ,要综合考虑,找出最合适的滴定条件。 由 §5.4 滴定曲线 利用合适的指示剂即可指示滴定终点。 配位滴定的滴定曲线与酸碱 滴定曲线相似, 它是以滴定剂的加入量为横坐标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游离浓度的 负对数 pM -lg[M] 为纵坐标, 描述的是溶液中的pM随滴定 剂的加入而变化的情况 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中的 pM发生突变,产生滴定突越。 配位滴定曲线与酸碱滴定曲线相似,也可通过 计算的方法得到(溶液中的pM ) 配位滴定的指示剂不是通过滴定突越来选择 的,而是通过实验来决定的。 由于副反应(酸效应,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 )的存在,计算时需要用条件平衡常数。 例计算0.01000 mol/L EDTA 溶液滴定20 mL 0.01000 mol/L Ca2 溶液的滴定曲线。 [Ca2] 0.010000.02 / 20.0019.98 510-6 mol/L pCa 5.3 (1) 在溶液pH12时进行滴定 酸效应系数αYH0; KMY’KMY a.滴定前,溶液中Ca2离子浓度 [Ca2] 0.01 mol / L pCa -lg[Ca2] -lg0.01 2.00 b.化学计量点前, 设加入19.98mL EDTA(剩余0.02mL钙溶液) c. 化学计量点 [Ca2]3.210-7 mol/L ; pCa6.49 此时 Ca2全部与EDTA络合, [CaY]0.01/20.005 mol/L ; [Ca2][Y] ; 因为KMY1010.69 CaY Ca2 Y [Ca2]在溶液中的平衡浓度由CaY的离解决定 由稳定常数表达式,得 0.005/ [Ca2] 2 1010.69 ; 2 溶液pH小于12时滴定 当溶液pH小于12时,存在酸效应;采用KMY’计算 由式 lgKMY’ lgKMY-αY(H) 根据滴定时pH查表得到αY(H) ,代入上式, 求出KMY’后按上面的方法计算。 [Y]0.01000 0.02/20.0020.02510-6 mol/L d. 化学计量点后 设加入20.02mLEDTA,(EDTA溶液过量0.02mL) 由稳定常数表达式, 1010.69 0.005/ [Ca2] [Y] ;得pCa7.69 可见, 条件稳定常数越大,滴定突跃就越大。 滴定突越大小与条件稳定常数有关 滴定突越大小还与溶液pH有关 溶液pH对滴定的影响可归结为两个方面 当某pH时,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则此时的 pH 即 最低pH。 金属离子不发生水解时的 pH 可以近似认作允许的 最高pH。 1 溶液 pH↑,酸效应系数↓, KMY ↑,有利于滴定; 2 溶液 pH↑,金属离子易发生水解反应, 使KM Y↓, 不有利于滴定。 两种因素相互制约,具有最佳范围。 不同金属离子有不同的最低pH及最高pH。 §5.5 金属指示剂及其他指示终点的方法 利用配位滴定终点前后,溶液中被测金属离子浓 度的突变造成的指示剂两种存在形式MIn(配位)和 In(游离)颜色的互变,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 5.5.1 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 1.性质 1 金属指示剂是一些有色的有机配位剂,可与金 属离子形成有色配合物; 2 所生成的配合物颜色与游离指示剂的颜色不同; 2.作用原理 MIn Y MY In 乙色 M In MIn 甲色 终点反应 滴定前 终点颜色甲色→乙色 金属指示剂变色过程 Mg2-铬黑T■ EDTA 铬黑T ■ Mg2 - EDTA 以EDTA滴定Mg2为例,采用铬黑T为指示剂。 向Mg2溶液pH 8~10中加入铬黑T,溶 液呈酒红色,此时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铬黑T ■ Mg2 Mg2-铬黑T■ Mg2 (游离) 滴定中 EDTA Mg2 (游离) Mg2 - EDTA 滴定剂EDTA夺取Mg2-铬黑T中的 Mg2,使铬黑T游离出来,溶液呈蓝色, 滴定前 酒红色 蓝色终点颜色变化 滴定终点时 (动画) 注意金属指示剂适用的pH 范围 例铬黑T在不同 pH 时的颜色变化。 金属指示剂大多也是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 能随溶液 pH 变化而显示不同的颜色; 使用时应注意金属指示剂的适用 pH 范围。 使用范围pH 8 11 5.5.2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1. 在滴定的pH范围内,游离指示剂(In)与其金 属配合物之间( MIn )的颜色应有明显差别。 2. 金属离子与金属指示剂之间的显色反应要灵敏 、迅速、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 M In MIn 3.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 MIn )应有 适当的稳定性, 并且要满足 KMY>KMIn 的条件。 KMIn太小,则未到终点时指示剂就游离出来, 终点提前;变色不敏锐 但KMIn不能太大,当KMIn > KMY时,会造成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金属指示剂多数是具有若干双键的有机物 质,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变质;因此不宜久 放,最好临用时新配制。 4.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应易溶于水。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如果为胶 体溶液或者是沉淀,则指示剂无法被滴定剂迅 速地置换出来,会造成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5. 金属指示剂应比较稳定,易于贮藏和使用。 金属指示剂的选择是通过实验决定的。 注意 5.5.3 指示剂封闭与僵化现象及消除方法 1.指示剂的封闭 当KMIn > KMY时,指示剂由于与金属离子生 成了更稳定的配合物而不能被滴定剂置换,造成在 化学计量点附近不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消除方法 加入掩蔽剂来掩蔽能封闭指示剂的金属离子。 (动画) 例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滴定Ca2 、 Mg2 时, 若溶液中共存 Fe3、Al3,会对铬黑T 产生封闭, 可加入三乙醇胺掩蔽。若溶液中共存 Cu2、Ni2, 也会对铬黑T 产生封闭,可加入KCN 、Na2S掩蔽。 2.指示剂僵化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不溶于水、 生成胶体或沉淀,在滴定终点时,指示剂与EDTA 的置换作用进行的缓慢而使终点拖后变长,变色不 灵敏的现象。 消除方法 例PAN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溶解度较 小,在温度较低时易发生僵化;可通过加乙醇并加 热的方法来增加溶解度,避免指示剂的僵化。 加入适当的有机溶剂,或将溶液加热,以增 加配合物的溶解度。 (动画) 5.5.4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单独滴定Ca2时,变色不敏锐,若有少量Mg2共 存,则终点颜色变化更为明显。 2不宜长期保存。 1. 铬黑T(简称EBT) 黑色粉末,有金属光泽,适宜pH范围 8~10 滴定 Zn2、Mg2、Cd2、Pb2 时常用。 使用时应注意 1 Fe3、Al3 、 Cu2、Ni2 ,能封闭指示剂。 2. 钙指示剂(简称NN) 与Ca2形成的配合物呈酒红色。 主要用于滴定Ca2 pH 12~13时蓝色; 在滴定Ca2时,若有少量Mg2共存,则终点颜色 变化更为明显。 Fe3、Al3 、 Cu2、Ni2 等离子,能封闭指示剂。 适宜pH范围 12~13 3.二甲酚橙(简称XO) 黄色 红色 pH>6.3pH<6 PAN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呈红色。 适宜pH范围 <6 Fe3、Al3 、 Th4、Ni2 等离子,能封闭指示剂。 HIn5- H H6In ~ H2 In4- 4. PAN指示剂 水溶性差,易发生指示剂僵化。 HIn In- H 淡红色 黄色 pH范围 2~12pH>12 PAN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呈红色。 适宜pH范围 2~12 常用于分析稀土元素 Cu-PAN指示剂 CuY 与少量PAN的混合溶液。 加到含有被测金属离子M的试液中时,发生置换反应 CuY PANCuPAN M 滴定终点时 CuPAN CuY PAN Y MY 适宜pH范围 2~12 Ni2 能封闭指示剂。 表5-3常见的金属指示剂 5.5.4 其他指示终点的方法 详见第九章吸光光度法。 1. 光度滴定法 随着滴定剂的加入, 配合物颜色逐渐加深,利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滴定过 程中配合物颜色的变化所 引起的溶液吸光度变化, 吸光度不再变化时表明反 应完成。绘制滴定曲线, 找出终点。 2. 电位滴定法 详见第八章电位分析法。 随着滴定剂的加入,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发生 变化,引起溶液电位的变化,由电位计测量出来。 绘制滴定曲线,找出终点。 课后作业 习题P129 1题(把计算改成查表) P129 思考题 2、3、4、5题 1、2、3、5、6题 5题 CuOH2 Ksp2.210-20 本节课程到此已全部结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