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中国官僚文化
第六讲 中国官僚文化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王兴文 第一部分 中国贪官文化 一、寻找“贪”字早期的仙迹 二、贪官始于何时 三、传统贪污之手法 四、古代中国是如何反贪的 五、古今贪官对比 六、我的看法 一、寻找“贪”字早期的仙迹 其一、“徇财曰贪,玷官曰墨”。 (册府元龟卷307外戚部·贪黩序) 其二、“贪以败官为墨”。 (左传.昭公十四年) 其三、“贪夫徇财,烈士徇名”。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其四、“贪人败类”。 (诗经·大雅·桑柔) 二、贪官始于何时 其一、始于“汉代”。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13除贪) 其二、“西周时已有贪污受贿的记载”。 (刘泽华,王兰仲论古代中国社会中的贪污 ,载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 其三、认为自“殷商以降,跟着私有财产 制度和阶级国家的成立,贪污遂成为统治 阶级的职业”。 (翦伯赞贪污列传序,载新华日报1945 年9月2日版) 其四、贪官大约在原始社会晚期尧舜时期 即产生,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周怀宇贪官传序) 三、传统贪污之手法 其一、买官卖官 “赀选” 、“卖官鬻爵” 秦时,纳粟授爵 西汉时,颁布纳赀钱可为官的法令 清朝时,赀选改称捐纳 其二、买法卖狱 四、古代中国是如何反贪的 其一、尧舜时期,中国即开始反贪了。 其二、殷商时不任用贪官。 其三、西周出现惩贪法。 其四、春秋时贪污泛滥。 其五、封建社会反贪。 古代反贪,出现了以下几种怪现象 第一、越反越贪; 第二、越贪越狂; 第三,贪中反贪。 我国古代的贪污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其一、端坐于金字塔顶端的最高统治者及其家 族,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贪污群体; 其二、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其三、专制制度与官僚体制,是造成贪污不止 的组织与技术原因; 其四、中国封建社会,没有确立个人财产私有 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这导致有钱 阶层缺少扩大再生产的动力与保障; 其五、统治阶级对官僚集团推行以德治国之教 化,但历史证明,这种教化是失败的; 其六、某种程度上,最高统治者希望手下有点 小小的贪心。 五、古今贪官对比 其一、古代贪官不象现在的贪官,他们只有一个唯心主 义,信鬼神、因果报应,所以要他们伸出罪恶的手来贪 污,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 其二、古代不流行纸币,贪官们要贪,风险比现在要大 ; 其三、古代法律野蛮落后,不讲理; 其四、古代贪官根本不知华夏之外,尚有其它文明国度 ,贪后无处可奔; 其五、古代贪官缺少表演才能,更无机会借助现代高科 技手段制造清廉魔术; 其六、古代贪官口才不怎么样,也不机伶。 六、我的看法 其一、人性的原因 其二、制度与体制的原因 其三、社会的原因 其四、管理方面的原因 其五、文化的原因 第一、家族价值观的影响 第二、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第三、宗教与哲学的原因 其六、成本的原因 其七、心理的原因 第二部分中国清官文化 一、有关清官与廉吏的最早说法 二、清官之样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和人民 公仆的榜样孔繁森同志 三、皇帝并不真正喜欢清官 四、当清官的经济难度 五、做清官的道德难度 六、做清官的体制难度 七、如何评价清官文化与清官情结 一、有关清官与廉吏的最早说法 1、吏 2、吏以廉为本 3、原始社会末期即开始倡廉,春秋战国时廉政 建设有了进一步发展 4、“清官”二字,何时何地合为一词,有多种 说法 其一、“查正史记载,始见于清史稿” 见上海文汇报1978-11-25 其二、明代李贽焚书卷四杂逑·因记往 事中已有“彼为巨盗,我为清官” 。 其三、金代元好问薛明府去思口号中已有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只从明府到,人 信有清官”的诗句。 其四、段宝林在其关于包公的人类学思考 中云“从清官产生和流传的时间来看,清官 一词,与包公999-1062关系甚大,似乎可以 说是包公清官故事流传之后而盛行的。宋史 卷316记载时人称包公‘笑比黄河清’”。 见光明日报1999-5-6 其五、“两袖清风”之由来 于谦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 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二、清官故事之样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和人民公仆的榜样孔繁森 1、出生与教育 2、信仰 3、仕途起步 4、境界对比 5、任内百姓 6、家人境界 7、任满 8、外号及忠孝 9、反贪与扶贫 10、仕途区别 11、因公殉职 12、遗物 13、榜样的力量是没劲的 三、皇帝并不真正喜欢清官 在定法中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 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 所执也。” 在难三中,韩非子又说“术者,藏之于胸 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 术不欲见。” 术就是指帝王驾御群臣的秘密之术 四、当清官的经济难度 五、做清官的道德难度 六、做清官的体制难度 七、如何评价清官文化与清官情结 1、清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2、清官文化的民本政治内涵 3、警惕清官文化 4、百姓的清官情结 5、清官身上的道德光环 6、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