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思考 n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n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n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 n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 n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P52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 一、感觉 二、知觉 三、记忆 四、思维 五、想象 一、什么是感觉 n感觉 n 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剌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怎样理解感觉 n第一,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物质 条件感觉器官(眼、耳、鼻等)和客 观事物(刺激物),而且,只有当客观 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才能产生。 如果只有感官而没有客观事物,或者只 有客观事物而没有感官,都不能产生感 觉。 怎样理解感觉 n第二,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体反 映,感觉反映的这种直接性,意味着人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直观的感觉为开 端的。 怎样理解感觉 n第三,感觉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作用于 人的感官。 怎样理解感觉 n第四,感觉还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如颜色、气味、重量、硬度 、声音、温度等等,并不是对客体整体 属性的认识。 怎样理解感觉 n第五,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是客观的,但 是从感觉的形成和表现来看,感觉也具 有主观色彩。人与人之间有个体差异, 不同的个体对相同的对象的感觉是不同 ,感觉会受到个体的经验和习惯等因素 的影响。 二、感觉的意义 n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n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n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 的意义 三、 感觉的发展 n从种族的起源来看,感觉的发展是有机体积极 适应环境的结果。南美洲的四眼鱼。 n感觉在个体身上的发展,与人的生活实践密切 相关。生活实践对感觉器官的工作提出的要求 不同,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感觉器官的机 能状况,影响着人的感觉的发展。音乐家有高 度精确的听觉,调味师有十分发达的味觉和嗅 觉等。他们的感觉机能都是在长年累月的实践 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南美洲的四眼鱼 n这种鱼经常生活在浅水里,寻找水面上 的食物。因而这种鱼的眼睛便由一条横 格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看空气中的东 西,下半部分看水中的东西;每一半的 结构也不同上半部分有透镜状的水晶 体,下半部分有球状的水晶体,由于长 期适应空气和水中的不同环境,便造成 了这样奇特的眼睛结构。 第二节 感觉的分类 n(一)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 映外界事物属性的感觉。属于这一类感 觉有视觉、听觉、肤觉、味觉、嗅觉 。 n(二)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刺激, 反映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 状态的感觉。属于这一类感觉的有运 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 n1、视觉(获得80%的信息) (1)视觉的生理机制 n视觉是以眼睛为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 的明暗、颜色等特征的感觉。视觉的适 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微毫米的电磁 波,即可见广波。 (1)视觉的生理机制 n眼睛是视觉的器官。眼的前部包括角膜、水晶 体、瞳孔,起折射光作用和控制光量的作用。 n眼的后部是视网膜。视网膜是感光组织,由多 层细胞组成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 胞。 n感光细胞是视觉的感受器,有两种,一个是椎 体细胞,位于视网膜的中心,是明适器官,能 够分辨颜色,反映物体细节;另外一种是棒体 细胞,位于视网膜边缘,不能分辨颜色,但可 以感受弱光,是暗视器官。 视觉产生的过程 n可见光 视网膜 化学反应 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 视觉 (2)视觉的基本现象 n1、明度 明度(brightness)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 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 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在一般情况下,光线 越强,看起来越亮;光线越弱,看起来越暗 。 (2)视觉的基本现象 n2、颜色 颜色(color)是由可见光的波长决定 的一种视觉经验。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不 同的颜色感觉。波长为700nm的光看起 来是红色的,400nm的光看起来是紫色 的。对于不发光的物体来说,它的颜色 由它所反射的光波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光 波所对应颜色决定的。 (2)视觉的基本现象 3、饱和度 n 饱和度(saturation)又称为浓度 ,是指颜色的程度,决定于光波的纯度 ,表现为颜色的鲜明程度。至于不发光 的物体,浓度是由物体表面所反射出来 的光波中,决定其色调的光波所占有的 比例决定的,所占比例越高,饱和度越 高,颜色看上去就越浓,越艳。 色光的混合引起视觉现象遵循 一定的规律,主要有 n1)互补律,若两种色光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 ,则这两种色光为互补色,分别位于颜色环的 相对端 。 n2)间色律,两种非互补的颜色相混合产生一 种中间色,其色调由原来两种颜色的比例决定 。 n3)替代率,以任何方式混合生产的颜色相同 的混合色,可以互相替代,而不受原来被混合 颜色的具体光谱成分的影响。 n4、色觉缺失 色觉缺失包括色弱与色盲 色弱者能够区分光谱上的各种颜色,但对颜色 的感受性较低 色盲分全色盲和部分色盲。全色盲者丧失对颜色 的感受性,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 。 部分色盲可分为红一绿色盲和黄一蓝色盲。前者 较为常见。他们将短波部分看成蓝色,将长波 部分看成黄色,后者将短波部分看成绿色,将 长波部分看成红色。. n色盲常为先天的.因为色觉的基因在性 染色体上,具有伴性遗传的特点.女子 多为色盲基因的传递者。视网膜疾病、 视神经障碍、维生素缺乏等,会造成后 天的色盲。 (3)其他视觉现象 n1、视觉对比 n 视觉对比(visual contrast)是由光刺激 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有明暗 对比和颜色对比两种。 n明暗对比是由于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 的明度感觉的变化。 n颜色对比是指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因为它周围物 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上的变化,颜色对比 会使物体的颜色向其背景颜色的补色变化。 颜色对比 n2、视觉适应 n视觉适应是指由于光刺激的持续作用而 引起的视觉感受性的变化,有明适应和 暗适应两种。 n明适应是指从暗环境进入亮环境,视觉 感受性降低的现象。 n暗适应是指从亮的环境进入暗环境时, 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暗适应感受性升高 白天进入黑暗环境,视物不清 间隔一段时间 视物清楚 n3、视觉后像 n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 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 留下来的感觉印象叫后像。 n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的叫正后像; 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 。 视觉后像 注视30秒 以上,然后 看白色背景 ,会看到一 个发亮的灯 泡。 2 听觉(获得11%的信息) 听觉 n适宜刺激16-20000Hz的声波,其中1000赫兹- 4000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n听觉的生理机制 n耳的结构和功能 n外耳耳廓和外耳道,收集声音。 n中耳鼓膜受声音压迫机械振动,带动三块听小骨;锤骨、砧 骨、镫骨将声音传到卵圆窗。 n内耳耳蜗是人的听觉器官。 n机制 n外耳聚集声波 n中耳中的听小骨起传导作用 n内耳耳蜗将声波转为神经冲动 n听觉中枢 耳的结构图 听觉现象 n1、听觉适应与听觉疲劳 n听觉适应是指对作用于耳的频率的声音产生选 择性的适应,而对其他未作用于耳的声音并不 产生适应。听觉适应所需的时间短,恢复也很 快。如果声音较长时间持续作用,引起听觉感 受性的显著降低,则称为听觉疲劳。听觉疲劳 需要声音作用停止后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如果 听觉疲劳经常性发生,会造成听力减退甚至耳 聋。 听觉现象 n2、声音的掩蔽 n掩蔽是指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被其他作用 于其的声音受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 不再被听到。例如,在夜晚安静的房间 内,我们可以听到闹钟的滴答声,而在 白天时,由于外界的噪音和房间内的说 话声等其他声音,闹钟的滴答声就被掩 蔽了。 3、嗅觉和味觉 n嗅觉 n内涵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n嗅觉的适应性 n味觉 n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n味蕾分布舌尖→甜;舌中→咸;舌两侧→酸; 舌后→苦 味蕾分布 4、肤觉 肤觉概述 n内涵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叫~。 n种类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n触压觉 n内涵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 n种类触觉(皮肤轻微变形)、压觉(皮肤明显变形) n温度觉 n温度觉包括冷觉、温觉和热觉,刺激温度的范围 是10℃60℃,超过这个范围不产生温度觉 ,而会引起痛觉 n痛觉 n任何一种刺激当其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 引起痛觉。 (二)内部感觉 n指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n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内部感觉 n1. 动觉 n动觉身体运动的信息,感受器位于肌肉,肌 腱和关节中。 n2.平衡觉 n平衡觉反映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其 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n3.内脏感觉 n内脏器官活动状况的感觉,感受器位于各脏器 的壁上。 第三节 感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强度对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n(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n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 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 起人们的感觉。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 感觉能力,称之为感觉阈限和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n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 absolute sensitivity)人的感 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S1/R,S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n一般说来,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受性 都很高。在黑暗而空气清鲜的夜晚,人 们可以看见30英里外的一支烛光,它的 强度相当于10个光子;在安静的环境中 ,人们能够听到20英尺远处的手表滴嗒 声,人也能嗅到一公升空气中散布的 1/10万毫克的人造麝香的气味等。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n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刚刚 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对最 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韦伯定律 n韦伯定律(Weber’s law) n K=△I / I n(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 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 增量,即JND;K为常数。) n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 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韦伯分 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但是, 韦伯定律只适应于中等强度的 刺激。 二、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n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n感觉适应 n感觉对比 n2、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n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n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n联觉 n3、生活条件和劳动实践对人的感受性的影响 (一)感觉适应 n指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 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 适应。 n它的规律是弱刺激的持续作用能提高 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降低感觉的感 受性。 视觉的适应 n暗适应指从由亮处进行暗处时视觉感受 性提高的过程。 n明适应(光适应)是指由暗处进入光线 亮的地方出现的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 嗅觉适应 感觉适应性降低 (二)感觉对比 n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n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先后对比两类 1、同时对比 n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 生的对比。 n例如,把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 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暗些,把相 同的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黑色的背景上 ,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明亮些 。 2、先后对比 n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会产生 先后对比现象。 n 例如,吃了糖之后,接着就吃苹果,觉 得苹果很酸;吃了苦药之后,接着喝口 白开水觉得水有甜味。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P61 相互作用影响 哎不 痛了 月光曲+电 锯声,感觉 还痛吗 感觉的相互作用 n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某种感觉器官受到 刺激作用,而对其它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 响,或使其升高或使其降低。它的规律 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 n如摇动的视觉形象会引起平衡觉的破 坏,产生呕吐现象。 四感觉补偿 n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某种感觉失缺以后 ,可以由其它感觉来弥补 。 n盲人能“读”盲文,听觉、嗅觉也高度发 展;聋哑人以目代耳,学会“看” 。 五联觉 n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n音乐家听到音乐时会产生响应的视觉,叫 视听联觉;又如听到刮玻璃的声音会引起 冷觉等。 n颜色感觉容易产生联觉 n暖色 红,橙,黄 n冷色蓝,青,紫 n六生活条件和劳动实践 对人的感受性的影响 P62 第四节 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A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 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离开了 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 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 B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 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 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A 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 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 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 程。 B 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 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C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 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D 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 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第二节 知觉的种类 n一按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不同分类 n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 、味知 觉 、嗅知觉 、皮肤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n二 按知觉对象的特性不同分 类 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空间特性与 关系的认识,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 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 时间知觉 n人脑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的反映。 n形式 ①对时间的分辨; ②对时间的确认; ③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④对时间的预测。 运动知觉 n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n 运动知觉对动物和人的适应性行为有重要 的意义。有些动物(青蛙)只能知觉运动的 物体,运动知觉为动物提供了猎物和天敌来 临的信号。山鹰捕兔,巨蟒吞蛇,不仅对其 形状、距离、方向进行感知,对运动速度要 正确知觉。 n三 按知觉的目的性分类 n将知觉分为无意知觉和有意知觉 n四 按知觉能否反映客观事 物分类 n将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 知觉错觉 错 觉 n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 会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 哪条线段更长 A B A B 图1图2 缪勒-莱耶尔错觉图 垂直水平错觉 错觉与幻觉 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 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却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 下出现的虚幻知觉。 {几何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方位错觉 {时间错觉 错觉的种类 典型的几何图形错觉 是弯曲还是平行 线条弯曲错觉 都是平行的 哦 左氏错觉 图 A Fraser 螺旋 图 B 看 A图,黑色的一圈圈的弧 看起来是一个螺旋,其实它们是 由一组同心圆构成。看B图,这 种错觉逐渐不明显了。如果你用 手遮住A图的上半部分,这种错 觉不复存在。 這是一個螺旋嗎 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 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平行吗 正方形 Yes 数数看有几个黑点 错觉产生的原因 n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多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 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但人却以原先的知 觉模式进行感知。 n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过去经验、情绪等因素有 关。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习惯把小的对象看成在大 的静止背景中运动,如人、车辆在静止的大地上运动 。情绪状态也会使人产生错觉,如,时间错觉焦急 地期待、通宵地失眠、百无聊赖等都会使人感到时间 过得很慢,有所谓“度日如年”“一日三秋”之感。全神 贯注于自己的事业或欢乐的活动,会使人感到时间过 得很快,有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感。 社会知觉补充 n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叫 社会知觉。 n对他人的知觉 n人际关系知觉 n自我知觉 (一)对他人的知觉 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 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 “不需要” “那么记者呢” “不需要” “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 “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 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 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 ,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 。” 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 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 给总编留下了美好 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 从而为 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种“第一印象” 的微妙作用,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就是说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 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 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一般情况下人们 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 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 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定会给人留下 难以忘怀的印象。首因效应在人们的交往中起 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定 能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n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交往中,新近得 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交往 活动有更大的影响。 n近因效应是相对于首因效应面言的, 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由于最近时 间的某一信息,使过去形成的认识或 印象发生了质的变化。 3、晕轮效应 n 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 一个大体上的印象后,我们往 往会以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 去估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 这就叫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 效应。 n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 4、刻板印象 n所谓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 某一类事物或人物产生的一种比 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角色刻板印象 n老年人稳重、保守;青年人敢于创新、冒 进。 n知识分子似乎总是戴眼镜的书呆子相;干 部似乎总是满脸正经,不苟言笑。 n男子重学业、马虎粗心、大胆敢为;女子 重生活、性情柔弱、安于现状。 n城市人开放、好交际,文化水平高;农村 人老实、勤劳、俭朴等等。 n南方人聪明、狡猾、善言谈、灵活; n北方人耐劳、憨厚、寡古、不太活跃; n沿海人开朗、好客、会做生意; n内地人自尊清高、墨守陈规、勤俭; n湖南人聪明有才、比较保守,善做政治工作 ; n两广人老乡观念强、好动; n北京人礼貌、好传小道消息; n武汉人耿直、讲义气,粗鲁; 区域刻板印象 n美国人勤劳、聪明、有雄心、进取、实利主义 ; n犹太人精明、吝啬、勤奋、贪婪; n日本人聪明、勤奋、进取、精明、狡猾的; n英国人绅士风度、聪明、守旧、传统、保守, n德国人有科学头脑、勤奋、理智、聪明、有条 理。 国民刻板印象 (二)人际知觉 n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知觉,包括 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n人际知觉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 。表现为亲则近之,远则疏之。 (三)自我知觉 n以自己为知觉对象,对自身的生理 变化和心理变化的知觉,称为自我 知觉,又称自我认知。 n善于“以人为镜”,剖析自己,常和 别人做比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认真自我批评,形成正确的观念, 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知觉。 第五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n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有选择地把 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知觉的选择性是指 人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 n 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 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n 知觉中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它 们可以互相转换。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看看她是什么人 少女与老妇 戴项链的少女 可怜的老妇人 你看到了一位樂器演奏家或是一位女孩的臉呢 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因素 n客观因素 强度大的刺激; n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刺激物 n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的一组刺激物 n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物体 n维量变化较多的刺激物 n主观因素 需要、任务、经验、兴趣、性别、年龄 二、知觉的整体性 ² 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观的刺激物不 完备,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仍 然能够保持对刺激物的完整认识 。 尽管这些点没有用线段连 接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 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三、知觉的理解性 n一知觉的理解性概念是指人在感 知当前事物时,人们总是根据以往的 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最终用语词把 它标志出来。 二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n1、知识经验对知觉理解性的影响 What is this 这是什么 返回 A C 12 14 2、语言对知觉理解性的影响 n教师是人类灵魂的 n三知觉的理解性与知觉的选择 性、整体性的关系 P70 四、知觉的恒常性 n 是指在知觉我们熟知的对象时,尽管知觉条件在一 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我们获得的知觉映象却保持不 变。 n知觉恒常性常见类型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大 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 n明度恒常性 n 尽管照明的亮度改变,但我们仍倾向 于把物体的表面亮度知觉为不变。在强 烈的阳光下煤块反射的光量远大于黄昏 时白粉笔所反射的光量,但是即使在这 种情况下,我们还是把煤块知觉为黑色 的,把粉笔知觉为白色的。 n颜色恒常性 n 尽管物体照明的颜色改变了,我们仍 把它感知为原先的颜色。例如,不论在 黄光照射下还是在蓝光照射下,我们总 是把一面国旗知觉为红色的。 大小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示意图 返回 n知觉的恒常性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 大意义。它使人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按 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使人 有可能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来认识和改 造客观世界。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 那么,人就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界环 境。 第六节 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 n一、什么是观察、观察力 n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 并且有思想和语言参与知觉过程。它是 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的全过程和注意 、思维等密切联系。 n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主动考察事物并 善于正确发现事物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 能力。 二、发展观察力的意义 n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n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n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 n观察力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 三、观察的品质 P72 n观察的目的性 n观察的客观性 n观察的敏锐性 n观察的精细性 四、观察力的培养 n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n2、有必要的知识准备 n3、有周密的计划 n4、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n5、作好观察记录、分析整理观察资料、 巩固观察成果 复习思考题 nP75第1、2、5、6、10、11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