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抉择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抉择 公共政策制定过 程中最具实质性意义 的阶段 本节内容 l一、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 l二、决策者要注意的问题 l三、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l公共政策抉择指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按照一定的 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 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l实质就是有关政策方案合法化的过程。 一、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 l定义指对公共政策方案作出选择,最终确定公 共政策的人员。 l大致分为如下几类国家元首、行政首长、民意 代表、法官、执政党首脑以及军事首长等 l1.国家元首 l虚位元首制,行使礼仪上或形式上的最高国家抉 择权力。 l实位元首制,有国家元首本身的权力,而且还兼 有其他国家权力 l无论何种决策体制,国家最高政策的抉择最后都 要经过国家元首的批准、签署和发布才能生效。 2.行政首长 l一般采取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拥有行政 决策的抉择权 l内阁制下,行政首长不能单独做出任何决策,而 必须与内阁成员一道集体决策 l总统制下,作为政府首脑,总统则能够行使个人 独立决断权 l在我国行政首长拥有行政决策的抉择权 3.民意代表 l通过立法权、行政监督权以及其他诸多国家权力 参与公共政策抉择 l4.法官 l在违宪审查的国家,法官具有相应的抉择权。 二、决策者要注意的问题 l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l决策者的有限理性 l新问题的不断出现 l科学分析成为可能 耗资上亿建机场 一年进出百十人 花谁的钱这么不心疼 l九江、蚌埠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仅为100多人,芜湖机场 为3800人投资上亿元的这些机场,状况较好的每天 也只始发旅客十几人。一年收入40多万元,开支800多 万元。 l然而,机场建设热一直居高不下。连位于5000米高原, 目前国内民航飞机无法起降的地区也在申请建机场。珠 江三角洲机场已十分密集,仍有城市要建机场,理由是 他们有钱。四川乐山到成都相距仅100多公里,乐山要 建机场;长春与吉林两市已分别建有机场,不知为何, 还要在两城市间另建机场 l与机场盲目建设相对应的还有攀比现象。现在每建一个 机场都提出“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不淘汰”,一个比一 个“洋气”,一个比一个“现代”,然而,气派的机场却没 有相对应的效应。 l专家们对盲目投资建机场造成的浪费极为痛心。据介绍 ,相当一些地区修机场资金筹措并不容易,像阜阳机场 投资3.8亿,连阜阳的小学生们都被要求集资,建了机场 却闲置着。专家认为,应该追究决策者和投资的责任, 问问他们,到底是花谁的钱这么不心疼(经济参考 报2001.11.3刘娟等文) 2.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l科学分析与现实矛盾多样性的冲突寻求各方 利益的平衡。 l抉择中追求双赢或多赢 3.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 l决策者应对公共政策抉择负责要求决策者必 须有独立决断的权力和能力 三、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l定义 l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 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 的过程。 1、合法的决策主体权力源于宪法 和法律 l含六个方面的内容 l(1)管理职能 l (2)机构设置 l(3)人员组合 l(4)权责体系。要明确权力与责任。 l(5)组织经费。这是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 。 l(6)运行规则。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有制度做保证 。组织的运行过程要做到有序、有效,就需要有组织规 章的约束。 2.合法的政策程序 l以程序避免政策抉择的随意性、个人凌驾于组织 目标之上 3.合法的政策内容 l政策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保持一致,在内容上 不发生抵触。 l符合法律原则,符合法律的具体规定。 l在西方国家主要有违宪审查 l在我国审查是有限的人大的监督、法院的不 适用和行政复议 4.政策法律化 l定义 l政策法律化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 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 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 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 l立法主体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l政策法律化应具备以下条件 l (1)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 。 l (2)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 l (3)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 四、危机决策 l定义 l指决策者在高度逆境中(有限的时间、资源、人 力等约束下)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即在一 旦出现某些预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打破常规程 序和方法,以尽快做出应急性、非常规程序的决 策。 危机决策构成的三个要素 l第一,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 l第二、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 有限; l第三,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者的根本利益。